片狀面膜:一般來說,敷完片狀面膜不需要再洗臉。面膜中的精華本身就是營養,取下面膜後應充分按摩或輕拍臉部,讓殘留的精華被皮膚吸收即可。如果敷完覺得臉上精華很多,可靜待幾分鐘讓皮膚吸收大部分養分後,再以化妝水沾濕的化妝棉輕輕擦拭臉部即可。不建議用潔面乳再次清洗,否則剛吸收的養分又被洗掉了。等精華差不多吸收後,就按照平常護膚步驟擦上後續的乳液或面霜鎖水即可。
泥狀面膜/撕拉面膜:這兩類面膜敷完後一定要將臉洗乾淨或擦拭乾淨。泥膜屬清洗型面膜,若有泥狀物殘留在皮膚上會堵塞毛孔,所以務必用清水徹底沖洗乾淨。撕拉面膜在撕下面膜後,臉上常會殘留一些膜屑或黏膠,也需要用清水或濕棉片擦淨,確保皮膚上不留殘渣。
睡眠面膜:睡眠面膜敷好後可以直接帶著它上床睡覺,讓面膜整晚發揮效用,不用馬上洗,等隔天早上按照日常洗臉步驟將其洗掉即可。如果晚上敷著睡覺時覺得臉有點黏,剛提到可以先等約15分鐘,讓睡眠面膜稍微乾爽成膜,再上床休息,就比較不會沾枕頭。
護膚步驟中的面膜流程指南 面膜在護膚步驟中的順序取決於面膜類型,但原則上面膜是屬於加強步驟,應插入在基礎清潔之後、密集滋養或保濕之前。簡單來說,先清潔 → 再面膜 → 後續保養。以下提供完整護膚流程的示範,讓妳了解面膜前後到底該用甚麼產品:
一般夜間保養 + 片狀面膜:晚上卸妝潔面後,先擦拭化妝水為肌膚補水並軟化角質層,再敷上片狀面膜約15分鐘。取下面膜後,再依膚況塗抹適量的乳液或面霜,將剛才面膜注入的養分水分鎖在肌膚內。如果是睡前護膚,乳液/面霜之後就完成了;如果是白天敷面膜(例如上妝前急救),則後續還需要塗抹防曬乳液,保護肌膚。
深層清潔泥膜:若使用泥狀清潔面膜,一般會安排在洗臉後、後續保養之前。正確順序為:卸妝→潔面→(可先擦化妝水打底)→敷泥膜→沖洗→再次化妝水保濕→精華→乳液/面霜。需要注意的是,千萬不要在泡澡時敷片狀面膜,因為高濕度環境會讓紙膜無法貼服,精華液也難以滲透進肌膚。泥膜洗淨後一定要記得迅速補水保濕,後續可敷片鎮定保濕面膜或直接進行精華、乳液等保養步驟,避免清潔後的肌膚因缺水而緊繃。
睡眠面膜的使用:睡眠面膜通常在夜間保養的最後一步,在完成卸妝→洗臉→化妝水→精華液→乳液/乳霜等步驟後,取代面霜或疊加一層睡眠面膜在臉上。它會在表面形成一層透明薄膜,將前面所有保養品的滋潤鎖住,同時提供額外的修護成分整晚作用。擦完睡眠面膜後就不用再加任何產品,也不需要敷貼片式面膜。隔天早上起床正常洗臉,把夜間的睡眠面膜洗掉即可,後續再進行白天的護膚流程(如化妝水、乳液、防曬等)。
面膜多久敷一次?各膚質頻率建議
關於面膜多久敷一次才適合,需要根據個人膚質和使用的面膜種類來決定。但一般來說,每週2 - 3次是一個安全適中的頻率。以下提供各種膚質的建議敷面頻率參考:
油性肌膚:油肌皮脂分泌旺盛,毛孔容易堵塞。建議每週使用1次清潔型泥膜,幫助去除多餘油脂和黑頭粉刺;再搭配每週1次保濕舒緩類面膜,在補水的同時調節油脂分泌。如此一來,一週大約敷面膜2次左右即可。不要每天敷,否則會導致皮膚負擔過重。
乾性肌膚:乾燥肌需要大量補水和油分滋養。建議每週敷2 - 3次高保濕類片狀面膜,或每週改用1 - 2次睡眠面膜過夜,給肌膚密集潤澤。在氣候乾冷的季節,乾肌甚至可以每兩天敷一次溫和保濕的面膜來對抗乾燥。但要注意,如果面膜精華非常濃稠厚重,不宜太頻繁使用,以免營養過剩長出脂肪粒。敷完保濕面膜也務必鎖水,乾肌特別需要在面膜後塗抹乳霜封住水分。
敏感肌膚:敏感肌角質層較薄,不宜過度頻繁敷面膜。建議每週1 - 2次即可,而且要選擇成分單純溫和、無酒精香精的舒緩型面膜。在肌膚出現紅腫、刺痛或處於過敏不穩定時,應暫停一切面膜,先專注基礎保濕讓皮膚修復屏障。
混合肌膚:混合肌T區偏油、兩頰偏乾,可採用分區護理的方式靈活調配。一週可進行1次T區清潔泥膜,針對額頭鼻子出油部位深層淨化;同週搭配1 - 2次U區保濕面膜,照顧兩頰與嘴周容易乾燥的部位。如果某週T區特別油光,可以增加一次清潔面膜;反之若膚況穩定則減少頻率。混合肌也可以使用多重面膜法:同一時間在不同區域敷不同功效的面膜,例如T區敷淨膚泥膜、兩頰敷補水凝膠面膜,同步解決不同需求。但一次不建議敷超過兩種,以免皮膚無法負荷。